查看原文
其他

17岁女孩被室友群殴患抑郁见人发抖...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欺凌?白岩松这样说

2016-05-22 央视新闻 央视新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301z5wb8j&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5月21日央视《新闻周刊》:“犯罪”未成年

近日,西安17岁女生小宜看到陌生人靠近,就会浑身发抖,蜷缩起来说“别打我”,而她这样的反应,是因为连续两次遭受同宿舍5名女孩的群殴。

医生对小宜进行精神检查后,在病历上写着:意识清,表情呆滞,问话少答,提起事情经过全身震颤、哭泣,诊断为轻度抑郁,建议住院进一步诊治。

目前,小宜所在学校对殴打者做出记过、开除学籍、留校察看等处理。


校园欺凌频发 这是怎么了?

这两年,发生在未成年人之间的暴力此起彼伏,由于很多未成年人出于羞辱对方的原因,将暴力视频上传网络,更让我们看到了校园欺凌的严重程度。


△今年5月,山东省五莲县,身体强壮的男生因为怀疑这名身材瘦小的同学起外号、并向老师打小报告,就对他大大出手。


△今年4月,湖南数名女生在不到100秒的视频当中,打了另一个女生32巴掌。


△在山西,一名15岁少年在网吧被6名同学打了4个小时后死亡,这不是第一次被打,而是生前几乎天天被打,甚至被打得逃出学校。这次被打仅仅是因为没钱给打人者买水。

国家重拳出击 制止校园暴力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全国中小学校开展为期8个月的治理行动。这被认为从国家层面首次对校园欺凌进行治理。这次出台通知的“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层级比较高,主任是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副主任是包括教育部部长在内的一些人,由此可见对校园欺凌事态的重视。


但重视归重视,现实中治理起来的困境与挑战还不少。比如14岁以下的少年犯了什么事都不承担法律责任,16岁以下的少年只有涉及故意杀人等严重犯罪才会追究法律责任,由此可见,治理校园欺凌,大比例上看,法律是宽松而很难起到高压作用的。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人认为法律太松了,应该严起来。可对于未成年人,法律该严起来吗?严起来就管用了吗?

未成年犯罪 未成年人也是受害者


在经常和未成年犯罪人员打交道的检察人员看来,这些未成年人往往也都是受害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检察官王晶说:“一个未成年人犯罪,责任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家庭和社会也有责任。

对于司法机关来说,捕了、讼了、判了是最省事的做法,但是这样的做法对降低未成年人犯罪却并成效不大,而且这些未成年人从监狱出来后往往重复犯罪的可能更大。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副检查长潘度文表示:“这个人如果没有改变的话,判完刑,服了刑,他出来以后,他还会重操旧业,所以要改变的是这个人。”

社工团体应运而生 帮助犯错的孩子

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犯了事怎么处理很麻烦,这个年龄正处于人生转折点。再大一点就会进入成人世界,也该担起法律的责任了;再小一点,14岁以下,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可十五六岁,在这两者之间,如果把他提起公诉、判刑收监,将来的人生也就会带着案底走;但是帮他一把,免予起诉,又得让他知道错在哪儿,真帮他明白错误不该再犯。在这个时候,专门帮助这些犯错孩子的社工也就应运而生。比如,在上海,这样的社工团体已发展了12年,他们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闵行站社工张叶琳找未成年涉嫌犯罪的17岁男生面谈了解他近期的生活。

未成年人犯罪 更应被纠错的是其养育环境

无论是国家层面的重视还是社会团体的行动,都表明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校园欺凌甚至是更大概念上的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是不得不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但心理专家却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要远比我们所了解的复杂。

在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叶壮看来,社工服务目前最理想化的状态,也只能是针对已经出现的校园欺凌和未成年人犯罪个案,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做法,无助于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而当孩子与父母这最基本的感情线都无法建立时,当孩子情感缺失到无法体会别人的痛苦时,他们又该怎么融入这个社会。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叶壮表示:“养育环境不安全不稳定,提供的关怀与呵护不够充裕,是很容易导致孩子成为有暴力倾向的人。”

所以在面对校园欺凌和未成年人犯罪时,更应该被纠错的,是他们曾经的养育环境。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叶壮说:“在孩子还没有产生这些类似的心理问题之前,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养育环境,以及给他们的父母以及养育者、监护人正确的养育三观这才是重要的。所有在这个养育环境里面的个体都应该得到重新的教育、培养和对于自身教育观念的梳理。”

减少校园欺凌 家庭与学校万分重要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宋雁慧副教授说: “校园欺凌主要的问题根源于家庭,显现于社会。那么学校和家庭和社会,联合起来一起来治理才有可能避免不应该发生的这些悲剧。”

因此,想要制止、减少更多的校园欺凌,除去社工及社会的重视,家庭与学校两个环节万分重要。

很多学校对身边的欺凌与暴力并不知情,一是不关心,二是不设立了解的渠道,或者处理生硬,让被欺凌的孩子不敢张嘴告知学校。而很多学校即便知道了,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变相助长了暴力与欺凌事件的发生、发展。

而家庭不能总是把责任推给学校与社会,自己平时如何教育孩子,出现问题后,也许孩子因未成年而不被法律追究,但家庭与家长所承担的民事责任却不该躲,这一切都有可作为的空间。但愿能一一落实,落地,让更多的孩子免于暴力的阴影。

岩松评论

想要制止、减少更多的校园欺凌,除去社工及社会的重视,家庭与学校两个环节万分重要。很多学校对发生在身边的欺凌与暴力事件并不知情,一是不关心,二是没有设立了解的渠道,或者处理生硬,让被欺凌的孩子不敢张嘴告知学校。而很多学校即便知道了,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变相助长了暴力与欺凌事件的发生、发展。而家庭不能总是把责任推给学校与社会,自己平时(要注重)教育孩子,出现问题后,也许孩子因未成年而不被法律追究,但家庭与家长所承担的民事责任却不该躲,这一切都有可作为的空间。但愿能一一落实、落地,让更多的孩子免于暴力的阴影。

猜你喜欢


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浙

编辑/郭爽

©央视新





期待整治校园欺凌有实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